当前位置:
历史上的汉南书院
2018-04-18 10:48
来源:
打印
  书院古来有之,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、培养人才、研究学问、衔接科举的场所。最早出现在唐朝,发展于宋代,成熟于明清。乾隆年间,国泰民安。汉中的官吏、文人修建了一座书院,命名为“汉南书院”。书院规模宏大时,曾有七院100多间房舍,就学者除汉中本地生源,川北、陇南学生也慕名前来,培养出许多栋梁之才。截止民国末年,汉南书院虽几经更名,一直为汉中乃至陕南的最高学府。书院频临战乱,留存至今,实非不易。迄今已有280年历史,地处汉台区中学巷西段的汉南书院遗址,成为了汉中文化传承的象征。

  清乾隆四年(公元1739)三月,分巡汉兴道岳礼、汉中知府朱闲圣、南郑县(今汉台区)知县侯天章等官员,共同倡导,“就北城废祠创斋舍,缮门垣,集诸生讲习其间。”在北城废祠地基上建修房舍,首创“汉南书院。”他们又带头捐资,购置学田,作为书院的固定产业,维系书院正常发展。之后,由于官府拨给和官绅捐助屡有增加,汉南书院在乾隆时期已成为汉中最大的学府,因治学严谨,仅科举荣获进士者即有14人之多,陕南及川北、陇南学子纷纷前来求学深造。

  清嘉庆元年(公元1796),白莲教起义军由湖北进入汉中。清朝驻汉武官,假名剿贼,招募乡勇强占书院为兵营,师生无奈星散。后陕甘总督松筠率部来汉督师,松筠是一个重文化教育的封疆大吏,见此情景非常不满,勒令官兵速撤离书院。同时,松筠还捐廉俸,延师儒,招童课试,学院在松筠支持下恢复开学,形成“干戈之际不废弦歌”的局面。

  清嘉庆十三年(公元1808),严如煜由定远厅侯(今镇巴县)擢升汉中知府,考虑到书院院基过于湫溢,他派专人经营院务,还改建大门、二门,增修斋房十余间,仓房二间,新建文昌阁、奎星阁,奠定了汉南书院的基本格局。时书院有官拨、绅捐银共15000两,还规定南郑(今汉台)、城固、褒城等县每年以800500200的比例提供书院经费,存铺生息,作为办学基金。此时书院经费充足,生源稳定,步入发展最好时期。严如煜开创了以汉中历史文化名人教育后来人之风。“公暇,辄至院,集诸生讲经义,以李司徒、张博望诸先达相勖。”(李固、张骞)

  清道光年间,汉中知府杨名扬牵头主持整修汉南书院,通过官拨、绅捐银两,翻修增加了一些房舍,剩余银两充为办学基金。清咸丰末年,南郑县令周蕃寿、陕甘道何承勋等人捐银4000两复兴书院。后又筹银19200两另建“中梁书院”,为汉南书院附属书院,专收南郑籍(今汉台)生员授课。以“汉南”为府属书院,课府属各县生员。

  清同治二年(公元1863)二月,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、端王蓝成春、遵王赖文光、启王梁成富、主将马融和率军包围汉中城,汉中城驻军头领卢又雄趁兵荒马乱之机,以抗击长毛贼为由,强行将书院在当铺的存银全部提走,充作军费,书院经费骤断,加之太平军围城,书院停办。清同治三年(公元1864)正月初九,书院又突遭火患,斋舍焚毁殆尽,学田簿籍又遭烧失。清同治四年(公元1865),时任江西巡抚的西乡人李文敏,闻知汉南书院遭焚,主动捐银2000两,各界人士又踊跃乐捐,书院得以恢复。

  清光绪初年,褒城名绅王屏山因目疾辞官归里,他热心公益,亲任汉南书院山长,还将家产变价银3200两弥补书院空亏。期间,还主持修建,建成斋舍四十余间,可接收生童240余名,现在所见汉南书院遗存建筑,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。

  清光绪三十一年(公元1905),朝廷废科举兴学堂。当年冬,在省高等学堂执教的王淦等人的帮助下,汉南书院改制为“汉南中学堂”,书院历史宣告结束。

  1911年,辛亥革命爆发。汉中镇总兵江朝宗负隅顽抗,还将汉南中学堂资金本息2万多元,尽数提充军费,学堂被迫关停。民国元年(公元1912)秋,汉南中学堂在校长刘宗向主持下艰难复学,民国四年(公元1915),汉南中学堂更名为“陕西省联合县立汉中中学校”,简称“汉中联中”。

  民国20年(公元1931),时任校长周彬如及教师段维特等进步人士,用暗喻拥护中国共产党之意,易名为陕西汉中共立学校,简称“共中”。民国24年(公元1935),汉中专员张笃伦,觉察出“共中”有“共党因素”,勒令学校改名为“汉中联立中学校”,简称“汉中联中”,直至194912月汉中解放。

  1955年,“汉中联中”改名为“汉中市第一中学”,1981年,再次改名为“汉中中学”,并成为全省二十所重点中学之一。2015年,因城建和办学需要,汉中中学迁址到城东吴基庄。恢宏的新校区,崭新的教学楼,辉煌的新起点。

    汉南书院是清代以来汉中最著名的学府,也是知名的人才摇篮。从书院历史看,每一时期均不乏大量栋梁之才,如嘉庆时期洋县岳震川、李友竹,城固韩履宠,南郑陈道坦;咸丰同治时期西乡李文敏,城固王烈,宁强陈才芳等等,不一而足。

    汉南书院堪称汉中乡土文献的聚集地,如清嘉庆年严如煜原辑、城固高万鹏补注的(山南诗选》,这是山南(今汉中、安康)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诗选;清同治年罗秀书等人编著的《褒谷古迹辑略》,还是研究石门石刻的要籍之一。

    如今,在汉中中学的旧校园里,还残存着汉南书院的大门、二门、礼堂、教员院、莲池遗址,以及众多的石刻遗存标本。步入其中,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。也让我们记住:这里曾是汉中圣贤读书、科举求名的理想场所。

    历经沧桑的东塔,就像一个清远的老者,默默见证着汉南书院的每一次变化,每一次落寞和繁华。顺着中学巷一路向西走来,途径市委党校、汉二中、汉中师范、汉师附小,直至汉南书院,宛若行走于书卷之上,渐入佳境。这条于“古弦琴”上弹奏着现代文明乐章的街巷,给了我们太多的理由去思考,它就是这座城市的精神食粮和文化根基。(秦 晋) 参考资料:《汉中市志》

  

Copyright 2008 http://zx.hanzhong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

陕西ICP备12007223号     网站地图

地址:汉中市民主街

政协汉中市委员会
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
“政协汉中市委员会”网站

是否继续?

继续访问 放弃